光伏扶贫既是扶贫工作的新途径,也是扩大光伏市场的新领域。国家能源局、国务院扶贫办2014年10月11日发布的《光伏扶贫工程工作方案》指出,利用6年时间,到2020年,开展光伏发电产业扶贫工程。经过一年多的光伏扶贫试点工作,安徽、山西、河北等多地已初有成效。
光伏农业大棚,不但不额外占用耕地,还使原有土地实现增值。大棚内的照明、通风、供暖等用电问题也可通过光伏发电解决,而多余电力最终也可并入国家电网。这等于在同等面积的土地上实现了立体生产,取得光伏发电收入和农产品收入两种收益。
渔光互补光伏发电是一种 “上可发电、下可养鱼”的发电模式。对于占地较广的大型光伏电站而言,稀缺的土地资源成为制约大型光伏电站发展绕不过去的坎。江南水乡存在人口稠密、土地稀缺的问题,却拥有水域宽广的鱼塘,渔光互补模式使光伏发电大规模发展成为可能。
投资者在光伏电站项目前期,需要对项目所利用土地的地形以及朝向和日照情况、周边环境和电网结构、送出线路的条件、和当地电网公司的政策等条件进行考察和尽调。考察和尽调的内容还应当包括是否有铁路、高速公路等跨越光伏电站所利用土地,光伏电站所利用土地是否为泄洪区,线路走廊有无油库、气源、地下管网、水源等。
很多远离主电网的场合,如海岛、哨所、采矿采油井、移动牧场、野外施工地等,对储能电站解决方案也提出了真实的需求。目前来说,光伏发电对储能电池的需求更多体现在离网型光储或风光储项目上。
400-017-5525
网页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