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东中山先进低温研究院3.36MW
广东中山先进低温研究院的 3.36MW 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,是其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注脚。该项目通过安装 5591 块 600Wp 太阳能电池组件,构建起总容量达 3354.6kWp 的清洁能源系统,与研究院在低温技术领域的前沿探索形成呼应。作为中山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,其在 - 253℃到 - 273℃低温获得与应用技术上的国际领先地位,与光伏项目的绿色能源供给形成协同,既为大科学装置、氢能等领域的技术研发提供了可持续的能源支撑,也成为科研机构推动 “双碳” 目标落地的典型实践,让尖端科技与清洁能源在这里实现了有机融合。
广东中山完美华南基地四期1.76MW
中山完美华南基地四期 1.76MW 分布式光伏项目,是这家深耕健康产业的企业践行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举措。项目依托基地屋顶空间构建起总容量达 1.76MW 的光伏发电系统,通过高效利用太阳能资源,为生产基地注入清洁动能。作为完美集团在华南地区的重要产业布局,四期项目的光伏系统不仅与基地的智能制造、绿色生产理念深度契合,更以实际行动响应 “双碳” 目标,在满足自身能源需求的同时,减少碳排放,实现了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同共进,成为企业将绿色理念融入产业链条的生动实践。
广东惠州燕光村光伏阳光棚45.67kw
惠州燕光村的 45.67kW 光伏阳光棚,是乡村拥抱清洁能源的温暖注脚。这个覆盖村庄公共空间的光伏设施,以 45.67kW 的装机容量将阳光转化为持续电能,既为村民活动场所撑起防晒挡雨的 “保护伞”,又通过清洁电力点亮乡村日常。棚顶的光伏板在吸收阳光的同时,为村民开辟出阴凉的休憩角落,多余电量还能并入电网产生收益,让绿色能源不仅是环保选择,更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 “阳光产业”。它像一颗镶嵌在燕光村的能源明珠,将生态效益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拧成一股绳,书写着美丽乡村的低碳篇章。
广东清远新坣村委会40.04kW
广东清远新坣村委会 40.04kW 光伏项目,是村里事务顺畅运转的 “绿色能量站”。在村委会的屋顶上,整齐排列的光伏板日复一日地捕捉阳光,转化成的电力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村委会的各个角落 —— 会议室的灯光、办公用的电脑、村民活动中心的电器,都因这清洁的能源而稳定运转。40.04kW 的容量看似不大,却能满足村委会日常办公的大部分用电需求,让村集体不再为高额电费发愁。节省下来的费用,可以更多地投入到村民关心的事务中,比如修补村里的道路、购置垃圾分类设施、举办村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等。而且,多余的电力并入电网后,还能为村委会带来一笔小小的收入,虽然不多,却能在关键时刻为村里的各项工作添砖加瓦。这个项目就像一位默默奉献的 “阳光管家”,用清洁能源守护着村委会的日常,也为新坣村的和谐发展注入了持续的绿色动力。
广东揭阳资深村水厂及村委199.92kW
广东揭阳资深村水厂及村委 199.92kW 光伏项目,是滋养乡村生活的 “双栖能量源”。在水厂厂房与村委会办公楼的屋顶上,成片的光伏板如蓝色铠甲般铺展,199.92kW 的容量让阳光同时为两大乡村核心设施供能 —— 水厂的抽水设备、过滤系统因清洁电力持续运转,保障全村饮水安全;村委会的办公电器、便民服务点设备也借光伏之力稳定运行,让村务服务更顺畅。这个项目像位精打细算的 “管家”,既能覆盖水厂高耗能设备的大半用电,降低村民饮水成本,又能削减村委会电费开支。多余电力并网的收益,还能投入到水厂管网维护、村道修缮等民生工程中。光伏板与水厂的蓄水池、村委的院落相映成趣,用清洁能源串联起 “饮水安全” 与 “村务高效”,成为资深村用绿色发展惠及民生的生动写照。
江西吉安横江村委会19.8kW
我将从江西吉安横江村委会 19.8kW 光伏电站的位置、所处环境入手,描述其设备构成、发电情况以及带来的多方面效益,展现其价值。江西吉安横江村委会的19.8kW光伏电站,静静矗立在村委会办公楼的屋顶之上。吉安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,光照条件优越,为这座光伏电站提供了充足的能源来源。电站由数十块深蓝色的光伏板有序排列而成,总装机容量达 19.8kW。阳光洒下时,光伏板便开始高效运转,将源源不断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。这些电力不仅满足了村委会日常办公的用电需求,包括照明、电脑、打印机等设备的运转,多余的电量还能并入国家电网,产生持续的经济效益。这座光伏电站的建成,不仅为村委会节省了电费开支,更践行了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,为横江村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清洁能源动力,也成为了村里一道彰显环保理念的独特风景线。上述内容呈现了该光伏电站的主要情况。你若觉得某些部分需细化,或有其他修改想法,欢迎随时告知。
广东广州元邦山清水秀5.6kW
广东广州元邦山清水秀小区的5.6kW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,是珠三角城市社区绿色能源转型的微观实践。该项目依托小区低密度住宅的屋顶资源,采用高效单晶光伏组件与建筑一体化设计,在不破坏“山清水秀”宜居景观的前提下,构建起小型户用光伏体系。系统以 “自发自用、余电上网” 模式运行,适配广州亚热带气候特征 —— 选用抗台风结构支架与高透光率玻璃面板,可抵御夏季强对流天气,年均发电量约 6200 度,满足家庭 30%-40% 的用电需求,年节省电费约 4000 元,余电并网年收益超 500 元。作为广州市 “分布式光伏进社区” 示范案例,其采用的智能逆变器可实时监测发电量与电网互动,通过手机 APP 实现能源可视化管理,让业主直观掌握 “阳光收益”。该项目的落地,呼应了广州市 “十四五” 能源发展规划中 “推进城镇建筑光伏一体化” 的要求。近年来,广州通过简化并网流程、给予度电补贴等政策,推动老旧小区与新建社区光伏改造,元邦山清水秀的 5.6kW 系统虽规模小巧,却展现了城市居民参与 “双碳” 行动的路径:既通过清洁电力减少约 6 吨年碳排放(相当于植树 300 余棵),又以 “屋顶银行” 模式为家庭资产增值。其模块化设计还为后续扩容预留空间,成为社区推广 “光伏 + 储能” 微电网的试点样本,为高密度城市的分布式能源应用提供了可复制的居民参与模式。
广东惠州碧桂园山河城10.32kW
广东惠州碧桂园山河城 10.32kW 分布式光伏项目,坐落于惠阳经济开发区 1860 亩生态大盘内,依托低密度墅区(容积率 0.59)的坡屋顶资源,将 18 块单晶组件错层铺陈于联排住宅顶部,与沙田河景、环山绿植形成 “光伏 + 生态” 的和谐界面。作为惠阳首个社区级户用光伏示范,该系统年发电量约 1.15 万度,满足四口之家 70% 的日常用电,年节省电费超 7000 元,同步减少碳排放 11 吨,相当于沙田河畔新增 500㎡碳汇林。项目深度融入碧桂园山河城 12 年成熟配套:毗邻省一级崇雅中学的洋房区,光伏板与建筑斜顶一体化设计,既保障 2-5 居户型的采光通风,又通过智能逆变器实现 “发 - 用 - 储” 数据可视化 —— 业主可通过社区 APP 实时查看阳光收益,周末沿河畔绿道散步时,还能在万田超市兑换光伏积分。开发商结合深圳通勤业主占比 35% 的特点,特别设计 “双城绿电” 模式:工作日余电上网补充家庭开支,周末低谷电价储能,满足深惠往返充电桩需求,单户年能源成本降低 40%。作为惠州 “整县光伏” 政策的先行样本,该项目依托山河城已有的凤凰酒店(2015 年运营)、6000㎡商业中心等配套,形成 “光伏 + 文旅” 微生态 —— 酒店屋顶同步铺设 200kW 光伏,所发电量直供泳池、宴会厅,夏季高峰电价时段自给率超 65%。社区巴士每日 12 班次往返深圳,车身同步展示各户光伏减排数据,将 1 小时深惠通勤路变成低碳教育长廊。10.32kW 的微型电站,不仅是 7700 户业主 “屋顶银行” 的起点,更以年均 1.2 万元的稳定收益,为惠阳 “山 - 河 - 城” 共生的低碳社区模式,提供了可复制的居住能源解决方案。
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